欢迎走进深圳市福田区建筑装饰设计协会!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申请入会
深圳市深华云腾文化有限公司
扫一扫
关注我们
 
 
资讯中心

资讯中心

分类
建筑行业洗牌,国企、民企未来的发展趋势!
来源: 时间:2023-05-19 14:37:58


前言


近几年的土拍市场,基本都是央、国企地产公司在大杀四方。曾经名噪一时的诸多民企地产公司,稳健运行者寥寥,要么正在暴雷后缓慢回血,要么早已缴械躺平,全无当初的喧嚣。


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诸多“重仓”于地产行业住宅工程领域的集体所有制建筑公司,也在这波“雷声滚滚”中,不堪重负,深陷债务泥潭举步维艰。


集体所有制建企“押宝”在住宅工程领域,这其中有所谓“市场双向选择”因素,更多的则是一种无奈——国家重大投资项目,集体所有制建企机会不多,就是去求得分包、劳务分包的资格,都要大费周章。


所以与集体所有制建企相比较而言,大型国有建筑公司在这几年行业洗牌过程中,境遇普遍要好得多。甚至较之以往,在绩优建筑市场份额上,领先优势又在进一步地扩大。


记得改革开放之初,诸多原本已经暮气沉沉的国有建筑公司,纷纷通过改制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建筑行业的民营力量得到释放,迎来一段高速发展期。


但近些年来,虽然产值屡创新高,数据亮眼,但透过表面的浮华看本质,似乎又缺少扎实的产业基础。是时候认真审视一下我们所面对的困局,思考一下如何面对这个产业的未来了。


一、建筑业国企与集体所有制企业间,巨大落差的是客观存在的


建筑国企与集体所有制建企之间,巨大的资金实力和技术能力落差是一直客观存在的事实。


大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它们成立的时间早,享有种种资源倾斜便利,经过多年的积累使他们拥有雄厚的资金技术实力,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相比之下,发轫于改革开放之初的集体所有制建筑企业,虽说在体量上也可达到一定规模,在建筑市场上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但在重大工程项目竞争中还是明显处于劣势。


根据相关信息统计,2015~2019年,年度ENR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和中国建筑企业综合实力100强企业中,中国国有建筑企业占比如下表所示,均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1.png

△根据相关数据整理


有研究者通过对发展因子、规模因子、技术因子、盈利因子、人力因子五个“竞争力因子”对比研究得出结论:从整体上评价,建筑业国企竞争力综合评分为 0.0482分,约为集体所有制建企竞争力(-0.0340 分)的2.42 倍【注1】,可以认为两类企业处于“优势极优弱势极弱”的不平衡竞争力因子发展状态。


2.png

△国企与集体所有制建筑业竞争力因子对比图/来源同【注1】


从这份雷达图也可以比较直观地判断,建筑业国企的优势体现在资本、技术、规模三要素,集体所有制的优势则体现在人力和盈利两方面。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建筑业集体所有制在“盈利因子”这一要素体现出一定的优势,只是说明集体所有制在成本控制上更能“精打细算”,不是粗枝大叶。这是个相对值,不是绝对值,而且这一所谓优势根本无法改变集体所有制建企的现实困境。


看到2018年的一项统计,建筑业国有控股企业数量约6800个,只占全部建筑企业的7.72%;在职员工数 1030.51万人,占全部建筑企业总人数的18.6%,均不足1/5。但当年建筑业国有控股企业完成产值 67756.38 亿元,占建筑业总产值比例达31.67%,超过三分之一。签订合同额为206136.37亿元,占比更是近乎一半。


而五年后的今天,这个落差只会更大。建筑行业国有企业和集体所有制在数量与贡献度关系上是严重不协调的,形成了非常明显的“马太效应”,“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二、现阶段,集体所有制建企要争取“活下去”


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说法,说让更多的民营建筑企业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让大型国有建筑企业感受到市场竞争的压力。这样就会让后者从战略制定、服务、质量、管理等多方面提升自己。


这个强调“充分市场化竞争”的说法,看似很有道理,实则不然。


大型国有建筑企业经过多年积累,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和技术管理能力。他们能够对复杂工程项目进行全方位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服务,从而能够完成施工组织和技术保障方面要求更高的工程项目,比如某些重大工程和地标工程。


国企这些优势可以帮助企业更容易获得更为优质的工程合同,降低建设过程中的资金风险,规模能力与建筑业企业竞争结果是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的。


所以在重大工程领域,即便以客观条件评价,笔者也不认为民营建筑企业能有多少胜算,因为这本身就不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的竞争,更不用说在其他多方因素加持的情况下。所以民营建筑企业当前更为现实的选择,应该是在普通民用建筑领域去深耕。


但比较严酷的现实是,即便在这些普通民用建筑领域,国有投资背景的项目,也明显在向同是国资背景的施工企业倾斜,民营建筑企业也只能做其分包。


许多集体所有制建企为了承接到工程,竟然比标底价下浮10%~15%,有的甚至高达20%,一旦寄托在设计变更和索赔上获利的希望落空,那就只能是牺牲企业利益或工程质量。


在这种模式下,总包往往就像一个食利的“中间商”角色,但所有工作都在分包层面完成,利润大头却以“管理费”的形式被攫取。


建筑行业目前这种趋于利润垄断态势的弊端在于,国有建筑企业作为全民所有制企业,其收益并未与全体民众共享,而只是少数职工享受收益。


看过一项统计,2017年全国国有企业利润增至2.9万亿,其中用于发放央企职工的工资最多时相当于全国工资总额的55%,而这些职工人数只占全国职工总数的8%。想必建筑业的情况也不遑多让。


三、国企的竞争赛道,应该是星辰大海


大型国有建筑企业进入普通民建领域,争抢民营建筑企业市场份额总会给人一种竞争错位的感觉。这种“国家队”降维打击“地方队”的做法,多少有些胜之不武。


这种所谓的“竞争”,其结果既不能进一步提升国企的核心竞争力,也不利于培育建筑业市场的集体所有制建企的力量。最终只会贻害建筑业的发展。


而且笔者认为大型央国企,也不应该满足于国内的先发优势或者政策倾斜,毕竟包括他们自身在内,当下建筑业整体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


有研究资料表明,在2009至2019这十年间,虽然住宅市场的一路狂飙,但建筑业企业的经营效益却不容乐观。全国建筑业企业产值利润率基本在3.6%附近,明显低于我国工业产值利润率6.60%【注1】。


3.png

△建筑业企业利润统计表/图源同【注1】


建筑业企业利润率长期低下,已威胁到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大型国有建筑企业应扛起使命,引领整个产业走出低利润的沼泽。


另外大型国有建筑企业,除了在国内重大工程领域发力之外,还应该去尝试打“高端局”——敢于走出去,去拓展海外市场。


这些年,“基建狂魔”这一网络热词颇为流行,算是对我们在基建领域突飞猛进表现的一种赞誉。但如果与国际上先进同行相比较,比如人均效能,我们业绩似乎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018年,我国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达到37万元/人,同比增长7.25%,实现自2014年以来近5年的最高增长率。但相比美国建筑业劳动生产率8.11万美元/人【注1】,仍存在巨大差距。


4.png

△建筑业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表/图源同【注1】


国际上排前10名的知名建筑承包商,一个企业年完成营业额相当于我国入围 225 强几十家企业营业额之和。


所以大型国有建筑企业应借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项目中EPC模式的推广普及时机,潜心打造自己的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管理体系。


5.png

△传统承包模式和工程总承包模式的业务价值链对比【注2】


以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推动BIM、 GIS、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 3D打印、物联网、机器人等数字技术完成场景落地及应用,为还是停留在“来样加工”“手工作坊”式的传统建筑行业带来巨大变化。


根据政策引导和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未来的建筑施工企业的成长路径是专业承包向工程总承包发展,工程总承包向建筑服务商方向发展的趋势。


时不我待,大型国有建筑企业应该作出表率,走出安享政策红利的舒适区。


6.png

△建筑企业发展脉络


小结


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在高难度、复杂性强的大型工程项目中,大型国有建筑企业在技术和经验上都具有领先优势。选用国有或国有资本为主的承建方可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有效控制,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效率。


同样,在推进建设科技进步和技术更新迭代中,大型国有建筑企业仍然担负着“火车头”的重要责任和使命,这是由一系列历史发展进程催生的必然选择。


除此之外的建筑领域,如果还是任由国有或国有资本为主的建筑企业占据较大市场份额,那对非公资本的竞争会产生一定的压制作用,阻碍了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影响了市场的健康运转,其最终结果会导致市场竞争不充分和产业结构失衡。


所以出于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的考虑,相关行政管理部门须做好顶层设计,进一步引导和激励民营建筑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开放公平、鼓励创新的发展环境。


市场集中度过低和过高都不利于建筑行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政府的宏观调控。合理的建筑行业竞争格局应该是多层次化的,总承包企业、专业承包企业、劳务承包企业的总数量在一定范围内,且各自的数量呈现出由少到多的金字塔结构;大型企业注重多元化的战略,中小企业注重集中化的战略;各类承包方式相结合,各类企业的优势都得到体现。


来源:广东省建筑管理,作者龚诚仁

参考文献:


1. 李雅坤·建筑业国有和民营企业竞争力比较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20-04


2. 张先斌·转型升级背景下 SD 建筑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优化研究 【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20-06

分享到:
电 话
地 址
深圳市福田区梅华路深华科技工业园1号楼3层307
Copyright (©)  深圳市福田区建筑装饰设计协会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36612号-1 

分享到:

 
感谢您对亨瑞的建议或意见
×